啟明中文學校部分師生在文化活動后合影。 |
在美國加州硅谷這片全球聞名的創業“熱土”,許多新一代華人移民來到這里,追尋夢想。
10年前,有一群華人女性在硅谷開始一次特別的“創業”。不過,她們不是創辦一家企業,而是開辦一所中文學校,為華人新移民的下一代“留根”。
“這里需要一所中文學校”
11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家住舊金山灣區圣何塞的楊敏珍認識了沈惠。
當時,楊敏珍和丈夫移民美國近10年,在硅谷一家高科技企業擔任軟件工程師,兩個兒子都在美國出生長大,大的叫袁鼎齋,8歲;小的叫袁澤坤,5歲。
“我們想讓孩子學中文,可是去離家最近的中文學校,開車得近1個小時。自己買教材回家教,不系統,也沒那么多時間。”兩個黃皮膚黑眼睛的孩子卻說不好中文,這怎么行?楊敏珍為此發愁了很久。在她身邊,有類似苦惱的華人工程師還有不少。
沈惠那時是灣區另一所中文學校的副校長。她發現,隨著來硅谷工作的華人新移民人數不斷增加,位于硅谷中心的圣何塞成為新移民的聚居地。
“許多‘華二代’在這里出生。他們的父母大多是高科技企業的員工,工作繁忙,有心卻無力顧及孩子的中文教育。”沈惠還記得,楊敏珍第一次見到她,就熱切邀請:“沈校長,請你來圣何塞開一所中文學校吧!”
家長們整理了圣何塞當地小學的學生名單,興奮地告訴沈惠:“這里有60多名華人孩子呢!”可是,在海外做了10多年中文教育的沈惠心里明白,這個人數不足以支撐一所功能完備、有足夠質量標準和規模的學校。
但最后,沈惠還是來了。“這里有一群這么渴望學習中文的孩子。而且,孩子在一天天長大,時間不等人,他們需要一所中文學校。”
2009年,經過沈惠和其他幾位老師1年的籌備,啟明中文學校在圣何塞正式成立。
“我們花了整整一年時間,比對教材,搜集中文閱讀材料,甚至自己動手編寫課后作業。”與沈惠一起“創業”的戴群感慨,為了讓生在海外的“華二代”能夠真正學好中文、愛上中文,老師們動足了腦筋。
除了常規課程之外,老師們還設計了許多中西合璧的教學活動。“在美國,每年4月的復活節都有撿彩蛋的習俗。在我們學校,彩蛋變成了一張張寫著漢字的卡片。高年級的學生制作了5000多張字卡,撒在草地上,低年級的學生撿來念給大家聽。”戴群說。
漸漸地,越來越多孩子在這里“撿”起了中文。
“我剛問兒子,你能說出一個中國成語嗎?他隨口就說:‘自相矛盾’。”一位名叫蘇曉玲的華人家長告訴記者,她的兒子龔家禾今年12歲,在啟明中文學校堅持上了7年周末班。平常,這個“華二代”經常會冷不丁蹦出幾個成語,還能用一口流利的中文與生活在中國的奶奶、外婆交流。
“用文化敲開孩子的心門”
如今,在啟明中文學校,從學前班到高中10年級,一共開設了41個中文班。學校的中文學分可以直接轉換成美國公立及私立高中或大學正式認可的外語學分。
“我們在教好中文的同時,還要用中國文化敲開孩子的心門。”在學校創辦之初,沈惠作為校長,就有一個堅定的想法,不僅要建一座教授中文的課堂,還要打開一扇認識中國的窗戶。
為此,學校開設多門介紹中國文化的課程,舉辦各類慶祝中國傳統節日的活動。“學校創辦第一年,我們就組織了8場文化活動。逢年逢節必過已成為學校的傳統。每個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們都不落下。”沈惠說。
每年暑假,學校都會舉辦“璀璨中華”夏令營。在為期兩周的夏令營中,老師們以“走遍中國”為主題,選定一座中國城市,邀請當地民俗文化傳承人來學校現場展示傳統手工技藝。
有一年,彝族漆器傳統技藝傳承人吉伍巫且,從四川大涼山深處的“彝族漆器之鄉”喜德來到硅谷,不僅帶來了獨具地方民族特色的各類漆器制品,還帶著學生們一起動手制作彩繪漆器酒杯。
在吉伍巫且的指導下,學生們用細細的毛筆,蘸上漆樹黏液、朱砂、石黃等天然品制成的顏料,以黑漆為底,以紅、黃二色為髹飾色,在一個個小酒杯上描畫出富有彝族風情的花紋。
“孩子們喜歡極了!有個男孩跟我說,他要好好保存自己做的小酒杯,等成年時拿它來品人生中的第一杯酒。孩子們受到的文化熏陶可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今后的生活。”在學校任教6年的劉蔚說。
這幾年,山東濰坊的風箏、四川瀘州的油紙傘、湖北天門的糖塑……學生們在夏令營中認識了許多原汁原味的中國傳統文化瑰寶。老師們還會安排高年級的學生查找、搜集每座主題城市的飲食特點、建筑風格、風土人情,設計海報,做文化宣講。
“每次夏令營結束后,那年的主題城市都會在學校里成為熱門的旅游目的地。許多孩子參加完夏令營,會主動要求父母帶他們回國,去西安兵馬俑、福州土樓等名勝古跡‘打卡’,更近距離地感受中國的美麗山河。”沈惠說。
去年夏天,袁鼎齋和袁澤坤就跟父母回了一趟中國,不僅爬了黃山,還參觀了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孩子們看得很細致,還思考了許多與建筑歷史、建筑文化有關的問題。從他們的話語間,我能感受到他們不僅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而且為此驕傲。”楊敏珍說。
“中國與我有關,我很愛中國”
每年,戴群都會給班里的學生布置一道作文題——《我眼中的中國》。
“最初,很多孩子雖然去過中國,但對中國依然了解很少,只能想到中餐,甚至不知道中國的首都是北京。漸漸地,他們學了中文、了解了中國的地大物博,再去中國,就能帶回不同的感受。他們常在作文里這么寫:‘中國不僅是我爸爸媽媽出生長大的地方,也與我有關,我很愛中國!’”戴群說。
劉蔚記得,有一次在課上講到中國人獨立自主修建的第一條干線鐵路——京張鐵路。她介紹完由詹天佑設計的“人字形”線路后,問學生:“你們知道,中國現在有哪些鐵路技術是全球領先的嗎?”“高鐵!我還坐過呢!”好幾個去過中國的學生搶著回答。“在孩子們心里,中國不再是一個與他們無關的遙遠國家。”劉蔚說。
如今,許多啟明中文學校的學生漸漸長大,開始扮演橋梁的角色,向身邊更多的美國朋友介紹中國。
今年已上大二的袁鼎齋就是一名中國傳統文化的忠實“粉絲”。在他上初中那會兒,啟明中文學校成立了舞獅隊,請來一位華人老師傅教孩子們舞獅。袁鼎齋是最早的隊員之一,學得格外用心。每年春節慶祝活動中,他和同伴們的舞獅表演都是學校的“保留節目”。
上大學之后,袁鼎齋只要有時間,還是會回中文學校參與舞獅。他和團隊還受邀去不少美國當地的學校表演,在各族裔交流多元文化的舞臺上展示中國的傳統藝術。
從2016年開始,學校還與舊金山州立大學合作舉辦了游學活動。大學里的一支攝制組會定期到中國拍攝紀錄片,啟明中文學校的高中生擔任隨組中英文翻譯。
“孩子們發現,掌握兩種語言、兼具兩種文化,可以讓他們有更多機會行走中美之間并發揮作用,這讓他們很有成就感,也更自信、更熱愛中國文化。”沈惠說,讓學生學有所用、學有所成,是學校的初心。
不知不覺,啟明中文學校已在圣何塞扎根10年,并成為硅谷地區規模最大的中文學校。從最初五六十名學生,到如今上千名學生,甚至出現越來越多其他族裔的面孔,沈惠和老師們都感慨萬千。“學校發展至今,離不開老師們的努力與創新,也離不開家長們的支持。看著一批批孩子長大,不僅會說中文,還愛上中國文化,我們非常欣慰。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們會繼續盡最大的努力,讓學校長長久久,讓中國文化的根脈深深扎進下一代的心里。”沈惠說。
版權所有: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技術支持:人民網 京ICP備09065697號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