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一区,亚洲AV片不卡无码一,美女mm131爽爽爽毛片动漫,国产又爽又粗又硬又适应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刊鄉訊>>《海內與海外》
華僑與新政協
2021年09月15日09:30  來源:中國僑聯

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華僑為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都曾做出了獨特的貢獻。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中,收藏著這樣幾件文物,它們就是華僑這一群體為新政協的召開和新中國的建立發揮重要作用的一個證明。

《美洲華僑日報》報道中的“五一”號召

1948年中共“五一”號召,是為團結各民主黨派、社會團體,召開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即“新政協”)而提出的政治主張,被稱為“新政協的邀請函”。

1947年下半年,中國國內形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人民解放軍在全國各戰場從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發布“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號召。“五一”號召提出:“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并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號召提出之后,得到海外僑胞的迅速響應。

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中,收藏著全套從1940年7月創刊到1989年停刊的《美洲華僑日報》微縮膠卷和絕大部分報紙的合訂本。作為一份重要的海外僑報,自然對“五一”號召在海外華僑中的反響給予了重點關注。在1948年5月15日,《美洲華僑日報》就此在頭版頭條進行了報道——香港5日航訊:“香港南洋民主黨派及團體申明同意中共號召”。在詳細報道中,首先提及香港各民主黨派,包括華僑政黨——致公黨通電一致支持中共“五一勞動節”號召,同意“迅速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并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

1948年5月15日《美洲華僑日報》頭版.jpg

1948年5月15日《美洲華僑日報》頭版

其后第二條為“星洲十萬華僑響應中共號召”,報道中提到5月4日,新加坡召開僑團大會,表示支持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120個華僑代表致電中共中央,表示擁護中共“五一勞動節”號召。

這份《美洲華僑日報》,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在海外華僑對中共“五一”號召反響之熱烈,這也為新政協的召開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事實上,“五一”號召不僅在民主黨派和南洋華僑中反響強烈,在歐美華僑中同樣產生了巨大影響。旅法參戰華工總會同樣致電表示,中共“五一”口號“極符人民時勢之要求”;古巴華僑擁護民主大同盟總干部執委會也致電毛澤東:“懇請先生即刻領銜召集新政治協商會議負責過渡之民主政權”;加拿大溫哥華華僑民眾社、美國紐約華僑婦女團體等也通電響應中共號召,表達了華僑的一片赤誠之心。

美洲華僑領袖、致公黨領導人司徒美堂對于“五一”號召也十分支持,從1948年8月開始,為召開“新政協”積極奔走,并多次與毛澤東、周恩來書信往來,商討召開“新政協”事宜。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的藏品中,就有3份來源于中央檔案館的復制函件和文件,見證了當時的那段歷史。

“新政協”會議上給毛澤東、朱德敬獻錦旗的華僑女杰——黃薇

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北京召開。不少華僑也參與新政協籌備和成立工作,其中既有德高望重的華僑領袖代表,如陳嘉庚、司徒美堂等,也有為中國革命奔走的普通華僑熱血青年,南洋華僑女記者黃薇就是其中一員。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的收藏中,就有這位杰出女性參與新政協的部分物品——代表華僑向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敬獻錦旗的照片,參加政協會議的會徽和使用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紀念刊》。

1949年9月27日馬來亞歸僑黃薇于全國政協一屆會議上向毛澤東、朱德獻錦旗.jpg

1949年9月27日,馬來亞歸僑黃薇于全國政協一屆會議上向毛澤東、朱德敬獻錦旗

1950年1月13日政務院任命彭光涵為華僑事務委員會研究室副主任任命書.jpg

1950年1月13日,政務院任命彭光涵為華僑事務委員會研究室副主任任命書

黃薇,1912年出生于福建龍巖。1930年隨兄長前往印尼,1934年去日本留學,1936年,參加發起中共東京支部領導下的外圍組織“留東婦女會”,并當選為該會領導人之一。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她在馬來亞、新加坡以記者身份從事抗日宣傳和募捐活動以支持抗日戰爭。1938年3月,她以新加坡《星洲日報》特派記者身份回國。同年5月,參加“武漢戰地記者團”去徐州前線采訪,在《徐州突圍》一書中有她寫的《從火線到后方》一文。1938年6月,她在八路軍武漢辦事處安排下,以記者身份隨“世界學生聯合會代表團”到延安采訪,三次受到毛主席接見。黃薇在三個多月采訪中,足跡遍及40多個縣,采訪了聶榮臻、賀龍、蕭克、左權等八路軍著名將領,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地方權政負責人,抗戰中涌現出的英雄模范等等。她以所見所聞寫成的百余篇敵后通訊,或報道共產黨領導群眾英勇抗戰,或揭露日寇在中國令人發指的獸行,或呼吁僑胞以藥品等急需物資支援八路軍。這些通訊先后在《星洲日報》、《星洲晚報》連載了6個多月,許多華僑報刊紛紛予以轉載,在海外讀者中引起了相當大的反響,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1941年,皖南事變后組織上安排她去菲律賓,從事華僑中、上層人士的統戰工作,1941年12月,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2年1月后,歷任《華僑導報》編輯、編輯主任、總編輯。1948年,任新華社香港分社總編輯。

1949年9月27日,黃薇在全國政協一屆會議上向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敬獻錦旗。

為了更好地銘記這段歷史,黃薇的后人將其相關的物品捐贈與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在去年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與中國國家博物館共同舉辦的“行遠同夢——華僑華人與新中國特展”中,展出了黃薇參與新政協會議的部分展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誕生的見證人——華僑彭光涵

在“新政協”會議籌備和召開期間,許多華僑也參與其中。馬來亞華僑彭光涵就是其中一員。

彭光涵,原名彭海涵,1918年出生,廣東陸豐人。1928年,隨家人到南洋馬來亞謀生。1935年,他參加共青團,1937年,參加馬來亞共產黨。1940年回國,并轉為中共黨員。曾任馬來亞華僑救國會、馬來亞各界華僑抗敵后援會常委。1946年,調往朝鮮做華僑工作。第二年,調回東北哈爾濱工作。1949年,彭光涵調到中央統戰部,參加新政協的籌備事務。

1949年6月16日,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常委會第一次會議上,彭光涵被任命為常委會第六小組秘書兼會議記錄。該小組組員一共16人,包括馬敘倫、葉劍英、張奚若、田漢、沈雁冰、郭沫若、翦伯贊、錢三強、蔡暢、李立三等。籌備會確定第六小組主要參與新中國國旗、國徽、國歌的制定。

彭光涵拿著政協籌備會的介紹信迅速跑遍了北京圖書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幾乎北京所有的圖書館,全面收集各個國家的國旗資料。經過差不多一個多星期,收集到了大部分國家的國旗、國歌。只有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新建立的部分國家的國旗沒有找到,彭光涵發動自己的關系,去找各國歸僑了解,終于收集了大多數國家的國旗、國歌,為后來鑒選國旗起到了很大作用。

在第六小組第一次會議上,葉劍英提出,國旗、國徽、國歌要征求全國人民的意見,隨后,由郭沫若等人起草了《征求國旗國徽圖案及國歌詞譜啟事》,經周恩來、 毛澤東修改審批后,從1949年7月15日開始在《人民日報》等各大報紙連續刊登八天。同時,國內各報,香港及海外各華僑報紙也紛紛轉載。啟事對國旗圖案的要求是:有中國特征;有政權特征;形式為長方形,長寬比例為2:3,以莊嚴簡潔為主;色彩以紅色為主,可用其他配色。

依照征稿要求,第六小組從2993幅國旗圖案中篩選出50多幅作為初選圖案。1949年9月上旬,根據周恩來的指示,第六小組又從50多幅初選圖案中精選出38幅作為復選稿,每幅編號,有簡要說明,不寫作者姓名,印刷成冊,準備提交全體委員討論。并挑選出“復字2號”和“復字4號”作為推薦圖案。除了“復字2號”和“復字4號”,當時第六小組原打算推薦的還有“復字32號”。“復字32號”的原圖是曾聯松設計的。

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開幕,第二天成立國旗、國徽、國歌、國都、紀年方案審查委員會,彭光涵仍任秘書。1949年9月23日上午,全體會議分組討論國旗方案。出乎意料的是,628位參加討論的委員,贊成兩幅推薦圖案的人數都沒有超過三分之一。

1949年馬來亞歸僑黃薇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時佩戴的會徽和使用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紀念刊》.jpg

1949年,馬來亞歸僑黃薇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時佩戴的會徽和使用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紀念刊》

1949年彭光涵參加第一屆全國政協國旗討論時保留的國旗圖案參考資料照片小樣.jpg

1949年,彭光涵參加第一屆全國政協國旗討論時保留的國旗圖案參考資料

這時,離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討論和表決國旗方案的時間只有不到四天了。當晚,彭光涵受委托就當天討論情況向周恩來緊急匯報。彭光涵此時向總理推薦的是“復字32號”圖案。 周恩來說:“好,那就這樣吧,你給我畫一個這個旗子,比較大一點。第二個給我做一面旗子,做一面最大的旗子,用最好的材料。”

彭光涵晚上就加班設計畫圖,一直持續到天亮。1949年9月24日一大早,彭光涵就來到了大柵欄的一家制旗店。制好旗后,彭光涵直奔中南海,在下午4時準時親手把旗交給周恩來。總理看了以后,覺得比較滿意。

1949年9月27日上午,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當討論和表決國旗方案時,一面五星紅旗展現在主席臺前,這面五星紅旗正是彭光涵9月24日在大柵欄趕制出來的“復字32號”。大會一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是五星紅旗,象征中國革命人民大團結。

1950年,彭光涵在中央華僑事務委員會擔任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籌建期間,彭光涵將自己革命生涯中部分有紀念意義的物品捐贈給博物館。

1949年10月,紐約華僑衣館聯合會在美國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

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到海外,廣大華僑歡欣鼓舞。他們在海外舉行多種慶祝活動,表達自己的喜悅之情。遠在美國紐約的華僑進步團體衣聯會于10月9日在會館舉行慶祝活動,并在會館升起了美洲大地上第一面五星紅旗。

1949年10月,紐約華僑衣館聯合會在美國紐約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jpg

1949年10月,紐約華僑衣館聯合會在美國紐約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

紐約華僑衣館聯合會成立于1933年4月,簡稱衣聯會。該會在支持中國抗日戰爭,反對美國政府迫害華人等事件中曾經扮演重要角色。1949年10月1日,當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來后,衣聯會立即著手籌備慶祝活動,他們通過香港《華商報》,獲得五星紅旗的設計圖樣和具體尺寸,委托美國一家老牌制衣公司連夜制作出了五星紅旗。1949年10月9日,衣聯會不顧反動分子的威脅恐嚇和阻撓,在會館大樓升起五星紅旗,這是五星紅旗第一次在美洲大地上高高飄揚,在當地引起轟動。由于制作的紅旗只是根據有關簡要報道進行縫制,所以紅旗并不符合五星紅旗的規制,四顆小星的角沒有對準大星。后來美國 “麥卡錫主義盛行”,迫害升起五星紅旗的愛國華僑,衣聯會先后有4名成員受到波及,一人自殺,兩人被殺,另一人被美國驅逐出境。 衣聯會在得知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建設消息之后,主動要將1949年升起的那一面五星紅旗捐獻出來。2009年9月15日,紐約華僑衣館聯合會正式向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捐贈了美洲大陸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

(責編:王燕華、劉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