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影
6月21日至7月1日,由中國僑聯主辦,福建省僑聯、泉州市僑聯、南安市僑聯承辦的2024“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福建南安營成功舉辦。來自印尼蘇北華文教育促進會的34名華裔師生通過特色課程和參訪游學等形式感受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當我們抵達南安時,有一種自豪感”
參觀漢侯博物館、南安家居建材展銷中心、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
印尼營員黃麗璇說:“我外公祖籍南安,南安和印尼在飲食、語言等方面都很相似。”她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很感興趣,希望多了解中國文化。“在南安的這些天里,每一堂課都很精彩。其中,非遺剪紙課堂上‘泉州剪紙’代表傳承人楊民興老爺爺不僅手把手教我們剪紙,還將自己的剪紙作品送給我們,讓我們感受到了家鄉人的熱情好客。”熱愛手工的李柔錆、李係螢姐妹倆對剪紙課和花燈制作課程更感興趣。她們是第一次回中國,此前自己的爺爺偶爾有跟她們說起家鄉南安的事,印象最深刻的要數民族英雄鄭成功。“當我們抵達南安時,看到鄭成功的雕像,很自然地想到爺爺口中的鄭成功,有一種自豪感。”
“在南安過的這個生日特別難忘”
6月22日,是營員陳健瑆的13歲生日。第一次離開父母來到中國的他原本有些想家,南安市僑聯在當晚給了他一個大大的驚喜——在西溪游船上過生日。“我們坐在游船上看南安的夜景,西溪的夜色和岸邊的燈光秀絢爛多姿,我和同伴們都被南安的夜景深深地吸引住了。看到生日蛋糕時特別感動,在南安過的這個生日特別難忘。”結營時,印尼營員張詩萍同學眷戀的說:“這次夏令營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南安夜景游,那夜景實在是絕了!要是我能天天看,那該多好啊!”
夜游西溪、慶祝生日
“中華武術課,感覺非常神奇。”
印尼營員陳建元開心的說“我以前學過武術,這次體驗了中華武術課,感覺非常神奇。”這是他第一次來到福建,感覺很有趣,很開心有機會能深入了解中國文化。“書法和國畫課很有意思!”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黃莉娜對于剪紙、書法、國畫等課程尤為喜歡,第一次上書法課的她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了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老師和同學們都為她點贊,她開心地表示,一定要把這幅作品帶回印尼,當作禮物送給爸爸和媽媽。
書法、國畫、武術
“我真想現在、立刻、馬上到這里上學!”
此次參加夏令營的營員大部分是高中生,南安市僑聯特意安排了中國高校之行。帶他們前往華僑大學、廈門大學參觀,了解留學政策,與在華印尼留學生交流。印尼營員張詩萍說“來到廈門大學時我震撼了,廈大竟然比我所在的城市印尼先達還大呢!我真想現在、立刻、馬上到這里上學!”印尼營員莫鴻昌同學說“我最喜歡華僑大學,因為他們籃球很厲害,是CUBA九冠王!”營員關元富說“原來我打算到澳大利亞留學,但是這次來到中國考察了中國的大學,覺得來中國留學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營員黃馨嫻、黃俐蓁今年讀高三,通過這次夏令營,她們將目標分別鎖定在華僑大學和廈門大學,希望明年可以來中國留學。
參觀黃仲咸紀念館、中國漆扇制作、南音、中國花燈制作
參加此次尋根之旅夏令營的營員大多數是‘僑二代’‘僑三代’的子女,他們都是在印尼出生、長大的,其中不少人是第一次回到中國,雖然會說閩南話,但對故鄉的認知大多停留在父母或祖輩的記憶里。為了讓營員們沉浸式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深對故土家園的印象,南安市僑聯在課程設置方面做了精心安排,不僅安排了中國古漢字、書法、國畫、武術、民族舞蹈等文化課程,還體驗了南音、漆扇、花燈、剪紙、陶藝等非遺項目,品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還從南安的產業特色和文化特點出發,精心安排了研學路線,到南安家居建材數字化展銷中心、漢侯博物館、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等地研學,游覽了九日山、五里橋、開元寺、鼓浪嶼等世界文化遺產點。此外,同學們走進黃仲咸紀念館、華僑歷史博物館,尋根溯源,了解華僑先輩的故事,感受“愛國、愛鄉、愛業、愛儉”的南安華僑精神。夜游西溪,了解“中國石都”的魅力,探索南安這座飛速發展的現代化城市。
“18年來,華裔青少年們的中文水平越來越好!”
領隊老師趙翠麗是印尼蘇北華文促進會(以下簡稱“促進會”)的華文教師,作為“南安媳婦”,早在2006年她就帶著印尼華裔青少年回南安參加夏(冬)令營了。據趙翠麗介紹,自2006年以來,促進會先后組織超1000名學生來中國參加夏(冬)令營活動。其中,來南安的次數和人數是最多的,一個原因是印尼有大量的南安籍華僑華人,他們都很希望讓自己的后代能回鄉學習交流。此外,南安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也是吸引眾多華裔青少年前來學習的重要因素。“從最初來參加尋根之旅夏(冬)令營還需要配英文翻譯,到現在營員能跟當地老師無障礙地交流,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華裔青少年們的中文水平越來越好了。”在趙翠麗看來,這也體現了舉辦尋根之旅夏(冬)令營的重要性。
南安是著名僑鄉,自2006年起南安市已先后開展40期“中國尋根之旅”夏(冬)令營活動。截至目前,已有超過1500名海外華裔青少年通過“尋根之旅”活動走進南安,近距離觸摸“海絲源頭·成功故里”的歷史文化脈絡。
來源:福建省僑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