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超,新加坡亞洲藝術協會主席,憑借科技行業的豐富背景和對公共政策的理解,致力于在藝術與社會價值的交匯點上開辟新路。他不斷探索如何讓亞洲文化的獨特魅力在全球綻放,激發更廣泛的共鳴。
藝術公益
鄒超畢業于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早年曾在網易和騰訊等公司工作,積累了對公共政策與跨文化溝通領域的認知。他的“文化轉型”始于2012年,這一年他策劃了香港特首候選人微博辯論,讓公共議題第一次通過社交平臺引起廣泛關注。這一創新嘗試為他的職業生涯埋下了藝術與公共政策結合的種子。
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鄒超帶領新加坡亞洲藝術協會發起了名為“對抗新冠肺炎”的首屆世界公益繪畫大賽。“我們特別邀請了許多被隔離在新加坡的新冠指定隔離醫院的外籍勞工和醫護人員參與,外籍勞工在新加坡為生活奔波,面對疫情時也承受了心理壓力和孤獨感。”鄒超說。
在數百幅作品中,一幅來自印度客工的畫作深深觸動了他:畫中的人孤單佇立,卻被色彩繽紛的圖案包圍,仿佛在困境中追尋希望。
這一賽事讓鄒超堅定了在藝術公益領域繼續深耕的決心,他意識到,藝術可以在困境中撫慰人心,成為情感宣泄的出口和希望的象征。
人文關懷
2018年,鄒超創立了新加坡亞洲藝術協會。他將“藝術創造公共價值”作為協會的核心理念,帶領協會走向各地,用藝術為需要關懷的人帶去溫暖。在馬來西亞羅興亞難民學校,志愿者團隊帶去梵高的故事,以“梵高護照”課程鼓勵孩子們大膽創作。這些天真又深情的孩子們不僅模仿畫作,還用稚嫩的中文寫下“謝謝”。
在鄒超看來,這些感謝不僅僅是對藝術教育的回應,更是孩子們對理解和尊重的渴望。他感慨道:“藝術給了他們一扇認識世界的窗,也讓我感受到我們在做的事情的深遠意義。”
2019年,協會籌辦的“世界遺產現場繪畫大賽”讓鄒超在反復思考找到了堅定的方向。在新加坡植物園這個世界遺產地舉辦比賽充滿了挑戰:既要保障植物園的生態環境,又要協調參賽者數量和后勤安排。那段日子,他和團隊幾乎是“24小時連軸轉”。
然而,大賽當天,看著孩子們在湖邊靜靜繪畫、與自然對話的樣子,他內心感到無比的滿足。家長們也紛紛表示,這樣的活動不僅讓孩子們的藝術視野得以拓展,還讓他們學會珍惜自然和文化遺產。鄒超深信,這些活動不僅是藝術家們展示才華的舞臺,更是人們親近自然、體驗文化遺產的途徑。藝術在這一過程中成為橋梁,連接了文化、自然和人們的生活。
促進理解
為了提升協會的國際影響力,鄒超不斷探索跨文化合作。他回憶與印度族裔藝術機構的合作時,由于對方更注重禮儀與人際關系,在項目初期,他們進行了多次的非正式會面,并在餐飲、節慶安排上充分考慮對方需求。正是這樣的文化敏感度,幫助他在亞洲藝術推廣中架起了理解的橋梁,也讓活動因文化差異而更具包容性和吸引力。
在鄒超的帶領下,新加坡亞洲藝術協會推出了一個個溫暖的項目:系列華樂比賽中,亞洲旋律激蕩著文化自豪;在植物園、“荒野城市”舉辦的繪畫攝影展上,人與環境的關系被定格在鏡頭中;與聯合國難民署的合作中,羅興亞兒童用畫筆繪出希望……每一個項目,都成為鄒超和新加坡亞洲藝術協會用藝術連接人心的紐帶。
展望未來,鄒超希望新加坡亞洲藝術協會不僅僅是藝術的展示平臺,更成為推動社會進步、連接不同文化和人群的橋梁。
他相信,藝術不僅僅是美的呈現,更是社會價值的體現,是促進不同文化彼此理解、互相尊重的窗口。鄒超說:“我希望在未來繼續帶領協會推動亞洲藝術和文化的傳播,讓更多人能夠在藝術中找到共鳴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