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俄勒岡交響樂團小提琴家李玉琪——
在美國俄勒岡交響樂團,一場職業小提琴家的選拔正在進行。三輪演奏,厚厚的幕布將評委和求職者分隔兩端,舞臺上只能聽到樂曲聲、筆尖記錄聲與偶然傳來的咳嗽聲。最后一輪,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緊張等待,中國候選者李玉琪被宣布錄取。學習音樂20余年,她始終懷揣著對小提琴的熱愛,行走在自己的音樂之路上。
始于熱愛
李玉琪的父親喜歡古典音樂,自學過吉他,常常在家中播放磁帶。在音樂氛圍中成長的李玉琪6歲開始學琴。“在我就讀的小學,每個學生需要選擇一門特長,面對小提琴,我沒有猶豫,天然地喜歡這個樂器”。
四年級時,在啟蒙導師的推薦下,李玉琪參與了武漢音樂學院附屬小學的考試,順利通過。從愛好到專業,她的小提琴生涯正式拉開了帷幕。
李玉琪本科就讀于上海音樂學院,期間,“上海四重奏”組合回國辦大師課,與老師交流學習后,她萌生了想要出去看看的想法。“古典音樂起源于西方,不止于音樂本身,還要去了解其背后的文化與歷史。”之后,李玉琪獲得了耶魯大學音樂學院的碩士學位。
俄勒岡交響樂團是李玉琪正式求職的第一站,和將近100名候選者切磋,她幸運“上岸”。
“臺下練習得不錯,但是臺上不能百分百發揮出來。”李玉琪有著自己的困擾,從練習,到修正,再到上臺,她經歷著一次次的歸零與沉淀。“熱愛”為李玉琪注入了強大的驅動力,使她可以不斷地調整心態,精益求精,突破瓶頸。
更進一步
李玉琪曾師從洛杉磯愛樂樂團小提琴副首席王冰。“那時我第一次深刻體會到,怎么把音樂演奏得非常細致。每一個音都很考究,比如用多少弓子、怎么配合呼吸。”李玉琪回憶說,除了抓細節,王冰老師還讓她站在更為宏觀的角度去看待交響樂團。
“以前學習的時候,是自己一個人獨奏,但是在交響樂團中,我是將近100人中的一員。王冰老師引導我們要把耳朵完全打開,演奏時也要聆聽其他管弦樂的旋律與色彩,用眼睛看著指揮的動作,理解他的意圖。”
在俄勒岡交響樂團工作的5年里,李玉琪有機會與許多卓越的音樂家們合作。2023年,大提琴家馬友友來樂團舉辦專場音樂會,讓李玉琪備受震撼,她贊嘆道:“馬老師的第一個音一出,我的雞皮疙瘩就起來了。感覺大提琴不像是工具,音樂就流淌在他的血液中。”
她坦言,自己的路很長,當技術到達一定階段后,對音樂的理解還需要更進一步,品味其中的情感流露。
演奏之外,李玉琪還會教授小提琴課程。教學相長,在梳理學生的疑惑時,她常感到豁然開朗。并且,李玉琪鼓勵學生們多傾聽不同版本的演奏。“聽得多了,慢慢就會形成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機械地拉琴。”
情感釋放
樂團演出過后,會舉辦小型的聚會,音樂家和觀眾可以進行面對面交談。李玉琪表示,和觀眾交流也是豐富自己的過程。“當看到觀眾熱淚盈眶,表達喜歡自己的演奏時,我會很開心,因為用音樂的方式幫到了別人,可能是情感的釋放,又或者是相互碰撞出了新的感悟。”
當地古典音樂的受眾以老年人為主,有時候演出結束,友善的爺爺奶奶還會邀請音樂家吃冰淇淋。李玉琪希望有機會將古典樂與多種形式結合起來,吸引更多年輕人接觸,“比如融入故事或是視覺藝術等,而不是一提到古典音樂會就讓人想到正襟危坐。”她解釋道。
“音樂是沒有障礙的語言,不分國界,無論種族。”在美國大大小小的獨奏音樂會上,李玉琪都嘗試在演出最后加一首中國的曲目,她還曾在樂團的官方媒體發布自己錄制的《夏夜》,反響很好。很多外國人被中國的音樂吸引,李玉琪會為他們講解作品的來源,傳播中華文化。
打開李玉琪的個人網頁,“音樂可以治愈靈魂”的標語映入眼簾。在她看來,現代生活日新月異,但在歷史的長河中,音樂一代代傳承下來,是永恒、純粹的。李玉琪認為自己的職業很有意義,在未來,她也將繼續演奏下去,用音樂構建起人群、國家與文化交流的橋梁。